一、衛生署民國九十六年統計,子宮附屬器(卵巢、輸卵管及寬韌帶)惡性腫瘤(其中大部分為上皮性卵巢癌)之發生人數為1047人,年齡標準化後每十萬女性人口有7.6人,發生率的排名於女性所有癌症中為第十位,年齡中位數為51歲。根據衛生署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癌症主要死亡原因統計,卵巢癌造成357人死亡,每十萬女性人口死亡率3.2/100,000,佔所有女性之癌症死亡人數的第十位。
二、停經後婦女發現卵巢腫瘤時,大約有30%是惡性,而停經前婦女發現卵巢腫瘤時,只有7%是惡性。
三、整體而言,上皮性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30%,最常發現在56-60歲之停經婦女。
四、早期的上皮性卵巢癌往往沒有症狀,因而一旦發現,75%的患者已達到第III/IV期;症狀多半為腹部腫大、脹氣等腹部不適症狀。
五、什麼情況下會切除腸子重接?如腫瘤侵犯進入腸壁、侵犯到腸黏膜,腸繫膜被廣泛侵犯、腸沾粘廣泛、腸道阻塞。
六、最常切的位置在直腸乙狀結腸位置,實施左側半結腸切除術(left hemicolectomy)。重接以後造成漏失或瘻管的機率為2.1%,死亡率為0.8%。迴盲腸是第二常見被卵巢癌廣泛侵犯的位置。
七、卵巢癌經常轉移到結腸,大約有25%的婦女須接受結腸切除,作為腫瘤減積手術的一部份。因結腸常被轉移(有些系列報告為超過50%),結腸切除是減積手術很重要的部分。巨大網膜轉移之高發生率,可以用來解釋常轉移到橫結腸及其腸繫膜。
一名南部五十八歲婦女因下腹脹及吃了一點東西便常覺得腹脹,經介紹至中山醫學大學婦產部主任王博輝醫師門診求診。經體檢、內診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發現,病患肚子有一直徑達十七公分腫瘤,腫瘤指數(CA-125)超過正常值,為129 U/ml。王主任因而為病患實施手術,發現病人有IIIC期卵巢癌,並已侵犯橫結腸及其腸繫膜,因而除了實施腫瘤減積手術外,並切除遭癌細胞侵犯腸道及繫膜之結腸,並予以重接。
王博輝主任表示,卵巢癌病患症狀通常不明顯,可能只有腹部腫大、脹氣等腹部不適症狀。患者常以為是腸道不適而到肝膽腸胃科就診,有很多病患已有很多腹水或轉移壓迫腸道,甚至不易和肝硬化區分,有很多病患便常由肝膽腸胃科轉診至婦產科治療。
王博輝主任進一步表示,早期的上皮性卵巢癌往往沒有症狀,因而一旦發現,已卵巢癌以進展至較晚期,有75%的患者已達到第III/IV期。尤其需注意的是,停經後婦女發現卵巢腫瘤時,大約有30%是惡性,故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便顯得非常重要。卵巢癌經常轉移到結腸,巨大網膜轉移之高發生率,可以用來解釋常轉移到橫結腸及其腸繫膜。大約有25%的婦女須接受結腸切除並重接,作為腫瘤減積手術的一部份。王主任並表示,癌細胞清除愈乾淨,殘留癌細胞愈少,病人預後會愈好。在作完腫瘤減積手術後,並切除遭癌細胞侵犯腸繫膜或腸道本身之腸子,並予以重接,徹底清除殘餘癌細胞,病人預後會更改善。只要保留12至14公分之直腸乙狀結腸,排便功能便可以合理的維持正常。王博輝主任並建議,婦產科癌症病患應該找醫學中心專門的婦癌團隊,尋求積極治療,可以得到更好的診療品質和預後。